老狐狸格言之忍者無敵
★
暢銷書《老狐狸格言》作者最新力作
★
59篇發人深省的文章,剖析「忍」的功夫與奧義
「忍」的自我管理哲學,行走社會的保身之道
「心」字頭上一把「刀」,從「忍」這個字的結構就知道,「忍」誠然不易!
其實「忍」是一種理性與情緒的管理,通過「忍」的管理與調節,任何衝突與矛盾,都可得到適當的化解或平衡。
因此,面對人性叢林裡的人性百態,「忍」應內化成一種習慣和自然反應,才能「是非場裡出入逍遙,順逆境中縱橫自在」!
本書一本《老狐狸格言》直觀人性本質的筆法,探討在各種現實社會的衝突節點中,如何以「忍」來面對,以「忍」來化解,以「忍」來保全!
在社會上行走要想不流血,只有「忍」才能夠!
李赫,台灣嘉義人,輔仁大學畢業,年近六十;著作有「台灣諺語的智慧」(8本)、「社會行走一百訣」、「老狐狸格言」系列等四十餘種。
精彩試閱
【寵之忍1】
得寵者絕對要有忍的工夫,如此才能降低失寵時可能引致的災禍及失落感。
「寵」在這裡包括「被寵」及「寵人」。
先談被寵。
能被寵是人的幸運,雖然被寵不一定代表比未被寵的人有成就,但由於被寵者和寵人者有著一種特殊的關係,被寵者有時確實可以擁有一些別人沒有的權利和優勢,有時甚至不勞而獲呢!
「寵」的形成很微妙,有的是因為寵人者的情感投射或依賴,有的是是因為能力的關係而獲得信賴進而受寵,甚至我們還可以這麼說,有時候因著個人的特質,不想被寵還沒辦法呢!但不管是什麼樣狀況的被寵,被寵絕對是需要「忍」的管理的!
一、忍「露」:基本上,「被寵」這件事是招嫉的,這是人性的必然,大家表面上不說什麼,不做什麼,但有一些想得寵卻未能如願的失意者就會暗地裡和你作對。雖然這種嫉妒不可能消失,但可以透過管理來降低傷害的程度,也就是「忍露」──避免被寵的情事外露而為人所知,除了自己不主動張揚之外,別人問起也一概否認或者含糊帶過。雖然這很難做到,因為寵人者和被寵者雙方的互動即會洩漏訊息,但只要你不沾沾自喜或唯恐別人不知的四處張揚,自可降低別人的「醋感」。
二、忍「傲」:對被寵者,有一部分人會心懷嫉妒,但卻也會有一些人甘為犬馬,被寵的人在這樣逢迎的環境之中,很容易不知不覺的產生傲慢﹔傲慢一產生,就是樹敵的開始,有了敵人,變數就多,有時候你的主子還不一定保得住你呢!
三、忍「貪」:被寵者的確是有一些特權的,這特權可以讓他不受常規的約束,而也就因為如此,被寵的人很容易起貪念,要更多的權力,要更多的利益!有些被寵的人的確可以予取予求,但畢竟是少數。大部分的寵其實都是有條件的,有些寵甚至是為了利用對方。如果沒有認清這「寵」的感情和利害基礎,也就是對自己受寵的原因一無所知,還天真的以為自己是天之驕子,則「貪」反而會帶你進入「地雷區」,隨時都有可能炸了你自己!利益在前,保持遠觀吧!父母親寵孩子也不一定什麼事都答應的呀!
四、忍「惰」:被寵的人因為資源的取得有一定的方便性,因此很容易安於現狀,鬆懈對未來的理想和奮鬥的動力。固然有些人可以寵你到底、照顧你到底,但誰知道這寵可以持續多久呢?父母親寵孩子都有可能起變化,更何況無親子關係的寵!惰性一產生,又怕失寵,就會出現完全喪失自我的奴才性格。有些寵人者還會故意養成你的惰性,說寵好聽,說穿了是「豢養」,因為這樣你就不會離開,而為他所用了,而你想離開也力不從心。這是被寵的人應該有的警覺。
五、忍「失」:有可能被寵就有可能失寵,失寵的原因相當複雜,有被寵者個人的原因,有寵人者的個人原因;有時是寵人者的故意疏遠,有時是客觀因素所造成。而不論什麼原因,一旦失寵,就有可能被當成過街老鼠,因此被寵者絕對要有以上四種忍,如此才能降低失寵時可能引致的災禍;同時也要忍失寵時的失落感,否則日子是相當難過的呢!
被寵是福,但欠缺「忍」的被寵絕不是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