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期徒刑 作者:吳婷婷適讀年齡:一般社會大眾頁數288P / 14.6x21cm / 平裝 / 黑白 / 直排 定價:270元 特價:189元 ISBN:9789865949419 CIP:857.7 同類好書推薦: CY01 慾望城市 CY02 麗晶酒店首部曲:生存與背叛 (稻田出版)
本書特色 刻劃出台灣早期「童養媳」的特殊生命史 具深刻台灣本土關懷的女性書寫 內容簡介 自由的定義為何? 當命運的枷鎖無法掙脫,她只能繼續服著人生的無期徒刑。 民法第六條:人之權利能力,始於出生,終於死亡。 許月桂的權利始於民國四十二年五月十八日,終於四十八年十二月二十日。 雖然她不是在這一天死亡,但是她的權利在這一天終止了。 「入人家的家門要受人家的教。」 母親的這句話像一個魔咒,深深束縛住柯月桂。 她是童養媳,也是女法官, 她出生於破敗貧困的農戶,被賣到另一個差不多貧窮的小鎮, 不只要包辦所有家事,還要賺錢養不事生產的丈夫和好賭的婆婆。 為了擺脫永世不得翻身的命運,她努力求學、考試; 脫離了赤貧的生活,脫離了照三餐挨打的處境,甚至成為了法官…… 但是,過往的幽靈仍不斷向她招手,要她不能忘記自己的出身, 看似重獲自由的她,其實仍在承受「無期徒刑」…… 本書以台灣三、四○年代曾盛行的「童養媳制」為主題, 藉由童養媳「阿桂」和女法官「柯月桂」的交叉敘事, 呈現出今昔女性地位和社會風氣的轉換與對比, 也刻劃了台灣早期女性為求生存的韌性與認命這兩種性格的矛盾與哀愁。 雖然「童養媳制」隨著社會的開放和女權意識的抬頭而逐漸式微, 但法律制度改變容易,人心的轉化困難, 昔日的童養媳「阿桂」即使成為了能夠自力更生的法官「柯月桂」, 卻仍然無法擺脫為夫家卅娘家終身奉獻的媳婦卅女兒命運, 依然在服著不見終點的「無期徒刑」…… 作者介紹 吳婷婷,一九五六年生,讀的是商業,可是對數字不感興趣;寫作可能來自天份及自習。曾以《一個叫阿笨的男孩》獲得宗教文學獎短篇小說第二名,以《給我一顆心》獲得府城文學獎短篇小說首獎,以《從蓮花巷到四季路》獲得台灣文學長篇小說推薦獎(正獎從缺);另著有中篇小說《父與子》,以及長篇小說《麗晶酒店首部曲:生存與背叛》。早期亦書寫詼諧小品文,作品發表於聯合報。 作者序 在我的記憶中,國小中年級時隔壁班有位同學被指稱為童養媳;太小的年紀對於這樣的名詞沒有任何感覺,只記得她吃的是冷飯冷菜,並且年紀比我們大一些。 民國五十多年時(一九六○年)我們是帶著便當上學,學校有蒸飯室為學生蒸熱午餐,家境好一些的同學則是由家裡送飯到學校,所以第四節下課便亂成一團,拿午餐、抬飯盒是鈴聲響後的工作。 當時蒸飯要繳蒸飯費,金額不大,對家長應該不會造成負擔,然而這位同學永遠都是從抽屜拿出她的飯盒。 或許是年齡的差異,也或許「上學」對她不具意義,下了課她常常獨自坐在位子上發呆;可是她的背影一直在我的心中,幾十年來都無法忘懷。 我曾聽大人說,童養媳不就學,家長(或監護人)會被處以罰鍰,但是只要到了「學校」這個場所便是完成了義務與責任,因此寫功課、溫書對於有著這樣名詞的人都是多餘的,她們經常無法完成作業。 在求學過程中也有同學被迫放棄學業而進入職場,在職場的所得又幾乎得全部貢獻給家庭;她們都認命地接受家長的安排,原因就只是她們是「女孩」。幸運一些的可以讀到高中、大學,不過學費較貴的私立大專院校也往往讓她們「自動放棄」學業。 我也記得國二時大家都拼命地用功,有位同學卻連書都不看,她說畢業後父親要她嫁給街坊鄰居,這位鄰居已經四十多歲,有一張「戰士授田證」。 我不知道這位同學是不是真的嫁給「戰士授田證」,不過女孩不被青睞卻是不爭的事實;早期童養媳是許多女孩的「歸宿」,她們的權利往往低人一等,而義務卻多出許多。 這個被現代人稱為陋俗的歷史常常以一句說明被帶過,相關的研究亦不多,然而存在於歷史的事實不該被遺忘,也不該被以一句話帶過,這些女孩曾是哺育我們的母親,她們的過往值得我們記錄。 書中的案例有些是親眼目睹,有些是耳聞,只是早一些年代時許多女孩都選擇噤聲以維持家庭及婚姻。 同樣的,本書也記錄一些女性在家庭及社會中的點滴,雖然不如童養媳那樣地「不人道」、「不公平」,但卻是很多女性一生中難以磨滅的記憶。 不過,思想及現況都在改變,明天也將會比今天更好,讓記憶成為歷史是一件很好的事情。